听说关注我的都发财了!想体验躺赢人生吗?动动您发财的小手,点个关注点个赞,一起走向人生巅峰!
最近热播剧国色芳华》号称要还原唐代服饰,结果咧,被网友和专家一顿“吐槽”。有人夸它花钿用立体宝石很精致,但也有人指出女性角色没戴耳环,说“只有胡人才戴耳环”。这剧的服饰到底做得咋样?咱今儿就来说道说道。
先说说男主李现饰演的蒋长扬,这光禄寺少卿,御前红人,那行头必须华丽!圆领袍、蹀躞带、乌纱幞头斜簪花、皮靴,妥妥的“唐朝时尚达人”。专家也说,大体上没问题,可细节经不起推敲。比如,他那件蓝色圆领袍的“对禽团窠纹”是唐初流行的“陵阳公样”,没毛病!但那件大红色圆领袍上的“飞马纹”就有点胡风了,专家说了,这纹样在吐蕃墓里常见,明显是受粟特、波斯影响的,汉人官员一般不穿这种。
再说这蹀躞带原本是西域来的,游牧民族用来挂东西的。唐朝官员也用,还规定要挂算袋、刀子等七样玩意儿,叫“蹀躞七事”。可到了玄宗朝,就不让挂了。所以,剧里蒋长扬这么戴,有点不合时宜。
再来看看女主杨紫演的何惟芳,那齐胸襦裙加披帛的造型,偶尔还来个胡服,倒也符合她商户女的身份。可专家觉得,这胡服做得不如《长安十二时辰》里的檀棋,说杨紫的少了个小领子。还有那披帛,要么插腰带里绕一圈,要么挂肩膀或手臂上,剧里她却扎在襦裙系带里,这穿法也太“另类”了。
专家说了服装得体现文化、身份、性格。影视剧是虚构的,造型得为人物服务,不能生搬硬套文物。有些出土文物连墓主身份都没搞清,直接照搬纹样,很容易闹笑话。
国色芳华火了之后,唐代服饰也跟着火了。不少人开始科普,说唐人不打耳洞,受《孝经》影响,“只有胡人才戴耳环”。专家说,汉代就有耳珰了,但咋戴的还有争议。唐代壁画里确实没怎么见耳环,胡人墓里倒是出土过金耳挂,但唐代汉人能不能打耳洞、为啥不打,都还有待研究。
说到唐代冠饰那可是立体造型的,剧里那位县主的“凤冠”却做得太平面了,专家说,要是看过实物就不会犯这错。
现在大家都关心古人穿啥,这是好事儿。不过,民间研究也常有偏差。有本明代服饰图谱,好多地方都不对,古装剧组还经常拿它当参考。
上海博物馆的专家们正在努力还原真实的古代服饰。他们“摹制”了几件文物服装,从选棉纺纱开始,力求95%以上的还原度。连棉籽渣都要手工夹掉,就为了更接近原貌。他们希望通过摹制品,让大家看到真正的古人服饰,也给影视剧提供更准确的参考。
国色芳华在服饰上下了功夫,但有些地方还是不够严谨。专家希望更多博物馆加入进来,一起研究、一起摹制,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服饰之美。别光顾着追剧,多了解点历史知识,才能更好地欣赏这些美丽的服饰。
